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

时间:2025-02-20 04:54:34
《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皮书》观后感1

一开始看到《绿皮书》很迷茫,不知道故事,只知道这部电影似乎很好看。男主人公托尼是一名有严重种族歧视的白人,他原本是一家夜总会的保镖。但是因为夜总会暂停营业而暂时试去了工作,只好去拜托朋友去找工作。经朋友的介绍,遇见了黑人音乐博士雪利,作为雪利的司机与雪利一起一路向南。在黑人备受白人歧视的美国南部,托尼和雪利更是经历了一系列他们在北方不可能经历的屈辱事件……

想起《唐探1》当中的经典的一场对话,“一张纸怎么立起来?”,折了一折,再立“这样”。一面为阴,一面为阳,暗示着万物皆有两面。而人,更是如此。在托尼和雪利的《绿皮书》之旅中,他们生为白人和黑人,存于底层和富裕阶层,长于大家庭和孑然一身奋斗于世,恰如阴阳、黑白,互为对立,却最终融合。俯仰人世,皆是如此,立于人间,晦暗难明,却在沟通、交流中最终互相理解,成为挚友。

两个小时的电影让人震撼,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电影,雪利博士总是有种很沉默的存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他第一次的开怀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电影中,当托尼开着载着雪利博士进入肯德基。托尼买了一个全家桶,在车上直接用手拿着吃,并热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鸡。雪利博士表示他从来没吃过炸鸡,并且对直接用手抓炸鸡这一行为非常抗拒,而后来还是吃了,并和托尼开怀大笑,学着托尼潇洒地将骨头扔在田野里。

正如电影里说的一样“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雪利博士虽为著名钢琴家,但因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独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内心筑起了一面高墙,竖立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但托尼的用自己的热情与豪迈打破了他与博士之间隔阂。在影片结尾,雪利博士最终敲响了托尼家的门,勇敢地迈进了第一步,迈向白人的一步,收获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抛瞄中,穿着西装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车边与无数田间衣衫褴褛的同胞对视,雪利博士的眼里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缩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觉得他高人一等。同样的肤色确是迥乎不同的人生,这让他无所适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鼓起勇气在一间黑人酒吧与同胞达成了和解,他在现在的处境以及未来的命运又出来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托尼一直帮着雪利博士从挨打的人群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馆,保证博士的每一场音乐会不缺席、迟到,雪利博士与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听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托尼还将两个被黑人喝过水的被子扔进垃圾桶,哪怕那两个黑人刚刚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养。他将一个乱写信的小子变得有文笔,教他不能偷东西,不能乱堆可乐瓶。他们之间彼此拌嘴但又相互关心,他们相互包容,心灵距离逐步靠近,最终成为一个共同体。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类锲而不舍的价值。《绿皮书》中的那辆车为着友情与包容,一路向南。

《绿皮书》观后感2

一个拥有双博士学位黑人钢琴家雇佣了一位粗鄙贫穷的白人做司机,去种族歧视很严重的美国南方巡演,于是一系列矛盾冲突就此展开。黑人钢琴家唐。雪莉上层出身,教育良好,富有天才,拿了两个博士学位,钢琴演奏全国闻名。但这黝黑的皮肤带给他与白人构成的上流社会的隔阂,又无法和普遍贫穷落后的黑人同胞相融合。于是他像困在一座城堡中的孤独的国王,痛苦自知。托尼。李普,意大利裔美国人,生活拮据,吹牛鬼混,粗鲁圆滑。但至少在种族观念严重美国社会中,还不至于被歧视和侮辱。当雪莉开出优厚的条件征集一名司机陪他去南方巡回演出时,托尼放下了对有色人种的成见,争取到了这份工作。

当两人在一辆车上行驶,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雪莉看不惯托尼粗陋的行为习惯,托尼看不惯雪莉的肤色黑黑还要拿着上层社会的所谓教养和精致。雪莉看不惯托尼抽烟,说大话,赌博,贪便宜等坏习惯。而托尼觉得你个黑人还装什么优雅。硬把炸鸡块塞到从下就用刀叉吃饭,讲究形式和礼仪的雪莉手里。而雪莉也慢慢接受了从前不屑一顾所谓下层社会的率真的粗鄙行为。

随着两人的磨合和相互理解,彼此慢慢接受了对方。但冲突和意外还是接踵而来。雪莉为白人上流社会追捧,但却不被允许和白人住一个宾馆,用一个厕所和试衣间,在同一个餐厅吃饭。酒吧的混混,公路上巡逻的警察也找雪莉的麻烦。放在当过夜总会领班的托尼那里总能设法化解危难。雪莉用正直要求和教育托尼。当托尼在无人售货亭揣了块玉石放口袋时,雪莉严令托尼放回去;当托尼把饮料杯扔在公路上时,雪莉不容妥协地要求托尼把车倒回去,把杯子拣起来。通过一路陪伴,两个男人培养出很深的友谊和感情。雪莉博士指导托尼写给妻子的家书,使得接到信的妻子热泪盈眶。

绿皮书是美国种族歧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年代,给黑人司机的工具书,他标明了哪些旅馆允许住黑人,哪些饭馆可以接待黑人等。影片用绿皮书做名字颇有意义。

电影节奏流畅,情节步步递进,戏剧的张力恰到好处,演员表演上乘,调子温暖光明。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配角(阿里饰演的雪莉),和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可惜的是维果饰演的`玩世不恭,痞里痞气,粗鲁冒失,实则内心善良男主角托尼没有得奖。很佩服维果把这样一个混迹于社会底层中年男人演地活灵活现。需要说的是,电影里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很优秀。

电影有个光明温暖的结尾,作为老板的雪莉开车把疲惫不堪的托尼送回家,刚好赶上家庭的圣诞聚餐,托尼开始变得文明精致了不少。雪莉勇敢地坚持了自己,挑战了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的南方社会。爱心,宽容,妥协和坚持原则,使得社会歧视有色人种的习惯势力有所退却。雪莉和托尼成为好朋友,并拜托了内心的孤独。总之,这是一部暖心的电影,艺术上乘的电影,有教益和值得咀嚼回味的电影。奥斯卡奖的加持一点不过分,我给9。2分。(豆瓣8。9分)属于绝对要看的电影。

《绿皮书》观后感3

看了绿皮书,感觉是很好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白人男主托尼应聘成为一位黑人音乐家雪利博士的司机兼保镖,两人驾车到美国南部进行音乐会巡演一路上发生的故事。

托尼和雪利博士都生活在美国北部的纽约城,托尼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品味低,爱打架,爱爆粗口;黑人音乐家雪利博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精致讲究,优雅礼貌。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因为托尼是一个种族歧视者,连家里黑人装修工人喝过的水杯都要扔掉。所以当他一开始得知自己的雇主是个黑人时觉得难以接受,但迫于生计压力还是接下了这份工作。两人一开始因价值观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出现了各种磕磕碰碰。但是在他们之间,除了显而易见的阶层差距,还有肤色的不同,而这不仅是全剧的核心和关键,也成为了不断拉近二人关系的桥梁。

在黑人音乐家雪利博士 ……此处隐藏10357个字…….人。所以他在台上演出的时候备受尊重,然而演出结束后,就会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就是整个白人社会,对待每一个普通的黑人的待遇——种族歧视。

这个黑人身上有一种接受了高等教育所独有的高贵气质和正统修养。最直接的表现是整个人都是仰着脸说话的。他最看重的是尊严,起初他的尊严靠着高高在上的座椅,靠着对生活细节的挑剔来维持。后来,他真正得到了尊重,不仅是他的音乐艺术,更有他这个肤色的人应得的尊重。

黑人钢琴演奏家为了到南方巡演,以丰厚的报酬雇佣了一个白人司机。出发前,这个黑人音乐家把一本绿皮书交给那个白人司机。目的就是想让他安排好旅途中的住宿餐饮,尽量避免一些不受尊重的、被瞧不起的令人难堪的待遇。这位黑人音乐家一方面享受着由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艺与音乐造诣所带来的万人瞩目的尊重,另一方面也默默承受着繁华落尽之后,被嫌弃被排斥的心酸,内心充满了压抑的愤怒与忧伤。在这一段旅程中,两人共同经历并化解了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彼此的思想认识与行为习惯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最后这位黑人音乐家完全可以用他的行为语言,以及发自内心的大胆诉求来真正维护他的尊严,并一步步得到认可。绿皮书也就成了一个时代的纪念品!

绿皮书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见证!

黑人司机和白人音乐家在旅途中相互影响,从起先的互不理解,到后来的互相融合,到最后的互相维护,最终成为一生的好朋友,也预示着黑人白人这两个种族的最终融合。更暗含了一点——融合,其实就是相互的彼此妥协!社会在进步,人类变得越来越文明。

主人公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导演特意安排设计的。外表黝黑,但是却接受了高等的教育,举止文雅那个白人司机,基本处于社会底层,靠打零工生活。但是那个黑人,却接受了高等教育,有高贵的灵魂与尊贵的修养。然而两人都有着善良的心地和正义的品质。同时,音乐家缺乏情商,而这个白人司机情商极高,两人的互补,为剧情增加了许多和谐的喜剧色彩!

《绿皮书》观后感14

唐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知书达理,为了自由行动着;而托尼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油嘴滑舌,却胆识过人。在这部电影里,早已固化了的种族人设被巧妙的对调了:精英黑人,底层白人。

这一黑一白,一路走来,一路艰辛。唐所见证的种族歧视程度远比他所想的更加过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许上白人卫生间作文,不允许试穿西装,不允许和白人同桌吃饭……这一切都在一点点击垮唐的内心,也在慢慢改变托尼的立场。

刚开始的托尼烟不离手,脏不离口,生活窘迫,却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他拒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丢到垃圾桶。然而,迫于养家糊口的无奈和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一路做事,一路磨合,他们之间日益理解,友情日渐加深,托尼也开始无法忍受那些歧视者。托尼揪着酒店经理的衣服质问为什么,唐只是想在这家餐厅吃饭而已;流氓警察辱骂着唐,托尼生气地大打出手;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着,托尼丢下手中的披萨跑到酒吧救了满脸伤痕的唐,唐声音颤抖着说:“我只是想喝点酒。”

为了演出效果,唐坐在化妆镜前用棕褐色的粉底遮住自己受伤的脸,眼眶湿润,多么无奈和无助。一个午夜,托尼接到了警局的电话,当他赶到那里时,唐和一个男人被铐着蹲在角落里。托尼设法贿赂了警察,唐被放了,唐说他只想活得像个正常的人。

无论做了多少努力,他们俩依旧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为了尊严,托尼只能拖着绝望的唐在最后一场表演开始前离开酒店,宣布罢演。

他们前往北卡罗来纳州,车在路上突然抛锚。路边的田野上,穿着粗服麻布衣服劳作的`黑人农民们,看到这不寻常的一幕,纷纷停下手里的活,满脸疑惑地看着这从未见过的场景。原本应该是与他们有相同境遇的黑人唐,却西装革履,享受着白人服务,竟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上流社会。

田野里的那些黑人农民的眼神特别真实,那眼神里的疑惑如针一般扎着他的心,也深深刺激着观众的心。

而对唐而言,他也不能坦然面对这种不同。

他懂艺术,有文化,却必须忍受来自白人和黑人两种不同的眼神。白人从心底里还是瞧不起他,而黑人的底层生活,他又从未真正体验过。

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里,托尼为了安慰唐,说唐不像个黑人,唐却生气了。唐绝望地冲着托尼喊:“我不像个黑人,也不像个白人,甚至不像个人。那你告诉我,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这是来自唐,来自一个黑人的问题。

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样的房子里,坐在国王椅上优雅地弹琴,而不是狼狈不堪地开什么南部巡回演奏会。这一程,唐不是真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15

《绿皮书》,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获奖作品,我满怀期待的观看了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唐将从纽约到黑人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举办巡回演奏,俩人根据绿皮书指南进行的友谊之旅。

我原本以为它会是特别高深难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后才发现并不是。全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歧视为背景,但没有过于冲突激烈的矛盾表现,而是平白直叙的,还有点轻松幽默,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影片中托尼最初在一家酒吧当保安,一个富商将对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务员那里,托尼将帽子藏了起来,当富商找不到帽子而着急时,托尼又将帽子还给了富商,因此和他结为了朋友,托尼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许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后来托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开除,之后才给唐开车。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养,两人在旅途中相互学习,彼此都需要对方。

唐教会了托尼很多事情,例如托尼给妻子写情书方面,不再记流水账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类似的例子还有,托尼发现地上有一块绿色的漂亮石头,随手捡起来揣在兜里,并没有付钱,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认为托尼的行为是偷窃,要求他去付钱,这让托尼不能理解,在他看来,捡的并不算偷。最后托尼还是妥协了,付了钱。不过唐给托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烦都可以用拳头解决,只有尊严才能让你获得别人的尊重。唐就像托尼的老师一样,帮他慢慢改变自己的坏毛病。

托尼也帮助了唐很多,每当唐受到种族歧视时,他都愿意站在唐这一方,帮助唐。在托尼的'眼中唐是孤独的,时常夜里一个人喝着闷酒,他举止得体,身着西装,而他的同胞却言语粗暴,衣衫褴褛,优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个哥哥,却没有主动联系,托尼希望他给他哥哥写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联系自己,托尼说“人之所以孤独,是不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很喜欢这句话,感觉自己没什么朋友,可能就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不过影片最后结尾唐本来拒绝托尼和自己去他家过圣诞夜,但他回到家中,却发现只有自己孤独一人,他勇敢迈出第一步,去了托尼的家。这也是托尼教会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很多,这个世界始终都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当我们遇到时,不要用暴力去解决,只有尊严是必胜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才是解决办法。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勇敢迈出那一步,你会收获很多。我们也要多学习身边人的优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