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时间:2024-06-08 23:57:21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可见此文自然很值一读。我今天就来说一下这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然而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文为自读课文和这届高一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特点,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和诗人所述之志。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于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租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和学的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传统的“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法:

1、自读法。《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3、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尤其是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介绍文体、背景,归纳重点文学常识时,直接的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

三、说学法:

学习之一种主动求知的过程,为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让学生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这样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2、自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表情达意,笔到意随,音韵和谐,文辞流畅,天然无饰,便于学生理解品读。借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再好不过了。

3、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以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

提问:听这首古筝曲,你认为它讲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二)解题:(约2分钟)

找一位预习充分的同学,描述辞的文体特征。(教师补充)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此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来是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

(三)作者简介:(约3分钟)

因为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陶渊明的文章,可以找一位学生来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树立文章的写作思路。(凸现文章的骨架,杨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约5分钟)

(五)通读文章,疏通词句,总结重点字词句式:(约20分钟)

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2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之后,师生共同归纳知识点。(只个过程中,教师要出示多媒体辅助归纳知识点)

(六)涵咏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约5分钟)

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画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要求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分析。(学生活动、教师做好点评)

(七)在对文章本身分析透彻之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从这篇文章中尼得到什么启示。(约5分钟)通过这个环节,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做好点评和总结。

《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诀别官场的宣言书。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世界极为丰富,乐忧互现,决绝与犹疑并存,但有一个信念却是不变的,那就是与官场彻底决裂。因为作者深深知道自己心怀天下,“大济苍生”的抱负在那黑暗的官场是无法实现的,因而他更乐于归隐田园,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他的高洁与坚定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八)布置作业:(约2分钟)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这既是本文的重点,又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决议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晚年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 ……此处隐藏17309个字……(2)重要虚词:以

(3)文言句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学习难点:

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让学生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拥的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是的,苏轼是一个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满腹经纶,却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头像),他曾经和了陶渊明的全诗,对陶渊明的诗文备加推崇。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宋庠也说:“陶公之《归去来兮辞》,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欣赏他的《归去来兮辞》。

学习内容和步骤如下:

一、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

首先让学生明确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后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初步感知。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引领学生把握几个重点句的情味。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解脱、畅快之情,第三段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享受家园之乐的舒适、宽慰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则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彻底放下的旷达之情。

指导后,再指名一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引领学生进一步感知文意,体会情感。

再次,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体会诗人辞官归隐的欢悦之情。

然后,师生共同朗读,在书声朗朗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

二、赏析文本,品味语言。

因为是文言文,所以,进入写法、意境等鉴赏之前,首先要落实文言知识点。所以,四个语段,基本的学习步骤都是先疏通文意,落实知识点,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语段特点设计不同的鉴赏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此段。

重点把握实词“谏、追、是、非”的含义。

注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准确翻译。

(2)学生概括段意。

2、学习第二段。这是一个重点语段,知识点多,鉴赏点也多,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出示课件),学生齐读“乃瞻衡宇……有酒盈樽”,要求学生按“信(准确)”和“达(通顺)”的要求翻译语段。

第二步,通过让学生对白描语段的扩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金人元好问评价陶渊明的诗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擅长白描,语出天然,不事雕琢,这正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不是作家描写的最美妙,而是能引起读者最美妙的想像。文中写了“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我们知道“晋陶渊明独爱菊”,那么,摆脱了黑暗的官场,回到了向往的家园,面对荒芜院落中傲然挺立的菊花,他定会百感交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菊花,看到欣欣然奔向自己的陶渊明,也一定会有一腔话语倾诉。在这里,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就是陶渊明或是菊花,阔别相逢,彼此会有怎样的衷情相诉呢?请展开想像,写一段抒情性的心理描写。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表述。

教师可以做如下示范:(陶渊明)菊花,我终于又回到你身旁,又呼吸到了你的芳香,我不辜负你的高洁,你也不辜负我的思量。因为我的不合时宜,致使门可罗雀,满园荒芜,只有你,在瑟瑟秋风中傲然挺立,展示你的高贵,迎接我的归来。啊,菊花,高山流水,知音犹在,有你相伴,夫复何求?让我靠近你,让我感受你的呼吸,让我倾听你的心跳……

教师小结,启示学生:康德说,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想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大家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这一能力。

第三步:分析本段中写景的文字。“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分析:作者写了云、鸟、夕阳、孤松,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云的“无心”令人联想到“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鸟的“倦飞”,令人联想到作者所说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夕阳”令人想起“虽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孤松”则不仅令人想到“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更由“孤”字想到诗人的清高孤傲、不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

学生齐读写景的文字,体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学习第三段。本段写村居生活。

(1)让学生翻译四个重点句子:(出示课件)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2)教师讲明其中的词类活用。

(3)落实两个名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齐读第三段。

4、齐读第四段,找出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结此段,加以拓展:作者在此段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乘化归尽,乐天安命”的感慨。其实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陶渊明也曾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远游”(《拟古》),可他的耿介率直,特立独行,他的不屈己媚俗,令他与当时的黑暗官场格格不入,他三任三隐,个中滋味不言而喻。他的遭遇,使我们联想到屈原、李白、苏轼。(出示四人的头像)屈原,因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不得不怀石投江,显其高洁;李白,因为在权贵面前坚守高贵,不阿谀奉承,而被“赐金放还“;苏轼,因为与当权者势不两立,坚持原则,屡次被贬。

谈到屈原,我们会想到体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谈到李白,我们会想到显示其铮铮傲骨的名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谈到苏轼,我们会想到他独守高贵、不趋炎附势的心声“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么,文中最能体现陶渊明理想追求、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哪句呢?(请同学各述己见,答案不唯一)

三、讲课感悟

文言文的学习,课堂很难有亮点。但是,这个教学设计有三点还是比较成功,得到了评委和专家的肯定。第一,教师的范读声情并茂,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第二,设计的人菊对话环节,情致盎然,想象力的培养这一难点突破好。第三,拓展部分,屈原、李白、苏轼的引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最后学生回归文本自然而然。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