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3 11:51:2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道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草船借箭》所在单元的教材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率。有效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制定一个准确地,跟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学习要求,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我将本课的三类目标制定如下:

a类目标:

1、会读课后10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能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b类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四个人物的文学形象。

2、能结合课文理解,进入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c类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知道文学人物区别与历史人物。

三、说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本课制定的三类教学目标,我是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1、会读课后10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用不同方法理解。

2、标画课文自然段,知道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查资料,了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

4、圈画文中人物的名字,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他给你留的印象。

四、说教学重难点:

立足教材特点和小学生认知的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所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解人物的特点”。

五、学情分析:

尽管在选编课文的时候已经对故事进行了处理,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比较容易,但是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帮助孩子通过此关,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等于零,这就无法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弘扬民族文化就更是一句空话了。

六、说教法:

语文教学也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让阅读教学变的清晰起来。

七、说学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读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八、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激趣导课

众所周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的第一板块,我就设置的一个悬念:“你知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其实只要你用心学习课文了,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能不能回答出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准备分三步完成。

1、在读书活动中,你都读过哪些书?

2、读书是有讲究的。然后出示“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问学生,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3、顺理成章引出要学的课文——19、草船借箭。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

有效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学生的预习,设置这个环节,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一些基础目标,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学生养成一个扎扎实实预习的好习惯。

1、知道故事中的四个人物。

(1)说出故事中有几个人,都是谁?

(2)准确写出四个人物的名字。

一方面检测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四个名字中有两个生字,顺便也进行了检查,更重要的是为本课的教学核心—分析四个人物的形象做了一个准备。

2、通过看拼音写汉字的方法,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大屏幕出示课文梗概,凡是生字,一律用拼音表示。

(2)抽一个学生把屏幕上的文字读一遍,告诉学生,要把拼音换成汉字。学生写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问题,为后边指导做准备。

(3)对照屏幕对答案。

(4)评价,相机指导。

把课文浓缩,在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

本篇课文比较长,对于其它几个预习作业,我会分解在后边各个教学环 ……此处隐藏30978个字……的话,四组同学读鲁肃的话,五组同学读曹操的话。

四、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3.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词:(卷首词)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教学引入:刚才,同学们背诵了的卷首词。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来继续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

一、整体感知

1、读课题,谁来说说是谁向谁借箭?(板书:诸葛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书:忌妒、造箭)借箭的结果怎样?(板书:交箭、叹服)

3、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5、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借箭的经过?(6——9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借箭经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

2、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一)生:我从这儿体会到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生读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这场雾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齐读此句体会雾大。)(师: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你怎么知道是他算准了的?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第一天……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出诸葛亮懂天文。(板书:懂天文)[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以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读句体会

(师可以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继续汇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二)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听到……”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引导读重点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师:借箭过程中,诸葛亮、鲁肃、曹操说话时各是怎样的神态,让我们来看录像体会。]

师:看完录像后,你们能模仿他们的神态读他们的话吗?请同学们自己试试。

师:(试读后)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话,(老师读旁白,请一个学生读鲁肃的话、男生读曹操的话、女生读诸葛亮的话)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而且识人。)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顺风顺水。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让船顺风顺水的呢?生:调船。诸葛亮几次命令掉转船头?找句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4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画图、另两人用文具盒或者钢笔当船,演示船头船尾的掉转方向。

6、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哪是曹军的水寨?哪是东吴?怎样掉转船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读句“曹操知道上了当……”体会神机妙算。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板书:刚才通过对借箭经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文、识人心、晓地理三个方面;联系全文,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鲁肃是忠厚老实的。知道了周瑜会怀疑、所以才把鲁肃叫上做见证的……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让我们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周瑜的话,试着从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机妙算”换一个词来说。出示字条: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课前质疑时的问号。)

2、师描述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书:)

3、再读课题:想一想,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还,他还要找机会还箭。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赤壁之战》去还箭)

你们课外可以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课后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